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获悉,7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敬礼娃娃”郎铮手中。今年秋季开学,郎铮将进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开启大学之旅。
此前,郎铮曾表示,自己心中一直有个外交梦,希望经过努力,未来可以为国发声。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当时年仅3岁的郎铮获救后,向营救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表达谢意。这一幕感动了全国,大家亲切地称他“敬礼娃娃”。
如今,可爱的“敬礼娃娃”已成长为爱运动、爱读书的阳光少年。

郎铮的爸爸告诉澎湃新闻,郎铮从小喜欢看书,早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看完了《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郎铮尤其喜欢人物传记、军事战争和历史类的书籍。并且,郎铮从小就很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平时周末一家人团聚,他们也会聊一聊当下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大事。
高考前,郎铮就定下了大学报考国际政治专业的目标。

郎铮说:“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对我18年来的努力的一种认可。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对我的支持,感谢东辰13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关爱。正如唐院长所说,教育是一场接力赛,我已经走完了我的中学时代,现在我即将迈入一个更广阔多彩的平台。北大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最高学府,未来我会继续埋首前行,不辜负每一份关心与期待。” 【编辑:孙静波】
中新网唐山7月24日电(白云水 孟潮)进入大暑,暑气愈浓。渤海湾北岸一处千亩稻田长势正好,“入住”水田的蟹苗不时穿梭在稻秧间,呈现一幅稻蟹共生图。

这1500亩稻田是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民李福生的。今年58岁的李福生自小生活在这里。由于地处沿海近岸,这片土地多是难以种植的盐碱地。在李福生的记忆中,这里的土地是光秃秃的,常披着一层白色盐碱,只有小部分地块勉强种些高粱。
图为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一处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区内的稻田蟹。赵亮 摄
唐山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南临渤海,海岸线长约229.7公里,南部和西部为滨海盐碱地和洼地草泊,海拔在15米至10米以下,历史上便是滩涂盐碱地。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修《滦州志》记载:“滦境滨海之地,东西广九十余里,南北四十余里,皆斥卤不毛,如场之涤。”
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京畿重地,河北省作出《关于建设国营柏各庄农场的决定》,引滦河水入沿海荒地,为国家生产商品粮,开启了当地“向荒滩要粮”的年代。
柏各庄农场(后为唐海县,现属唐山市曹妃甸区)土壤质地多为重壤和黏土,海拔多在2.5米至3.5米之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垂直排水和水平排水都不畅。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斥卤不毛”的盐碱荒滩开发出40.9万亩耕地,盐碱程度由重度盐碱逐步改良为轻度盐碱,并发展成国家级经济示范区。
一直以来,唐山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盐碱地治理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通过种稻改良、水旱轮作、淡(盐)水养殖等,形成一套盐碱地综合治理模式,使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鱼米乡。以曹妃甸水稻产业发展为例,产量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平均亩产200-300公斤,达到现在的亩产700-800公斤。如今能挺起腰杆成为种粮大户的李福生,也是得益于此。

图为航拍唐山市沿海由盐碱地改造而成的水稻田。赵亮 摄

为全面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推动盐碱地治理从单一治土转变为整治与适应相结合,治土、选种、技术推广多角度综合治理,唐山市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推广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在位于曹妃甸区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耐盐精准鉴定池内,超1100份水稻种质正进行耐盐性精准鉴定。据介绍,该所每年鉴定作物资源6000余份,建有水稻种质资源库、耐盐植物资源圃,收集水稻种质4000份,耐盐植物280余种。截至目前,育成并审鉴定农作物(植物)新品种90余个。
去年,唐山市还开展了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治理试点项目,共计2.15万亩,亩均投资3000元,分别在曹妃甸、乐亭盐碱地块组织实施。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盐碱地改造的虾池投喂饵料。赵亮 摄

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印玲表示,下一步,唐山将进一步提升盐碱地治理水平,加强产业培育,做强盐碱地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承担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验示范耐盐碱作物品种任务,辐射带动周边盐碱地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