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21日电 (余艳春 陈国雄)21日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6月,新疆外送电量106.75亿千瓦时,相当于日均外送电量3.56亿千瓦时,可满足1.36亿人1天的用电需求,有力支援受电省市电力保供。
据统计,在外送电量106.75亿千瓦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37.14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34.79%,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12.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3.34万吨,有力助力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800千伏天山换流站的鸟瞰图。郭健 摄
6月以来,全国各地气温持续攀升,能源企业也进入迎峰度夏保供时段。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统筹疆内疆外两个市场,通过加大疆电送出交易组织力度,优化省内省间交易组织时序,提高发电计划调整频次,推动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调度运行,做好省间精准错峰、余缺互济等方式,在保障疆内电量平衡的同时,尽最大能力调动全疆电力供应资源,提升疆电外送能力,持续发挥疆电支援全国电力供应保障的积极作用。
6月,在外送四通道中,两条交流通道外送电量15.3亿千瓦时,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电量40.58亿千瓦时,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外送电量50.87亿千瓦时。
新疆华电库车(牙哈)5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基地。常帅 摄

据了解,6月新疆电力外送省市主要有14个,送电量最多的分别是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分别为45.07亿千瓦时、25.77亿千瓦时、12.71亿千瓦时、12.23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89.72%。

近期,受大范围高温天气影响,全国各地高温负荷还将逐步增大,新疆将全力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和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省间互济支援能力,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完)
从官方宣布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到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上涨,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两波贬值后,目前仍在7区间波动的人民币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21日在京出席国新办发布会,谈及人民币,透露三个关键信息。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如何?
“今年以来全球跨境债券市场表现仍然是比较低迷的,但是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向好。”王春英说。
数据显示,如不考虑到期兑付因素,今年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趋势。尤其是二季度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585亿美元,处于季度比较高的水平。如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月份净增持超110亿美元。

同时,从持有者的结构来看,境外央行依旧是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同时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也表现活跃。

“上述这些情况充分体现了中国债券的投资价值和中长期配置价值。”王春英说,展望未来,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增持、稳步配置人民币资产,因为人民币资产分散化的投资价值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优势仍在。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人民币债券和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债券走势不同,而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在全球仍处第二位,流动性好,便利投资者进行分散化的资源配置。“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债券市场是有吸引力的。”

从政策上看,王春英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债券市场开放,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未来汇率调控工具怎么用?
近年来,中国央行和外汇局建立并完善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7月20日宣布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相应提高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直接扩大企业从境外包括银行获得融资空间。
王春英解释称,企业跨境融资以净资产做基数,银行是核心资本做基数,这个系数上调以后,境外融资空间扩大会增加跨境融资来源,扩大资金流入,有助于增加境内流动性,特别是外币的流动性,平衡外汇市场供求,发挥稳定外汇市场预期的作用。“这也是市场欢迎的政策,我看到有不少企业很关心,也很开心看到系数上调。”
关于人民币汇率,王春英认为,无论是从跨境资金流动、结售汇数据、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还是从外汇市场成熟度和政策看,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强调说,过去我们应对了多轮外部冲击,积累了经验,完善了调控工具和措施。前一段时间央行发布会也说过,工具就是拿来用的,我们将坚持综合施策,以稳定预期为核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给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和预期,方便涉外经济主体开展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

人民币汇率预期怎么样?

人民币汇率预期基本稳定,这是王春英给出的最新判断。“我们观察预期通常会看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风险逆转指标,它反映的是市场看空和看多人民币的交易意愿。”
市场看空是看人民币贬值,指标上涨表示市场预期人民币贬值情绪上升,指标下降表示预期人民币升值情绪上升。王春英指出,今年以来,期权市场一年期风险逆转指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并且维持相对低位,说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和持续性的贬值预期。
她还提到,最近一段时间,官方对银行、企业、市场主体进行了相关调研,在调研中大家对汇率的看法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普遍认为人民币具有长期稳定的基础。
此外,王春英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主要根据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来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结汇和购汇。比如,今年1月和3月,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时出现了购汇增加,结售汇顺差下降甚至出现了逆差。6月在人民币贬值期间出现更多结汇,当月结售汇顺差显著高于前几个月。市场主体这种理性的交易行为客观上也进一步维护了汇率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