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7月21日电 (周亚强)记者21日从天津市统计局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842.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4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678.54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5083.75亿元,同比增长5.7%。
据了解,上半年,天津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增长2.1%,畜牧业平稳增长,猪、牛、羊出栏均保持增长,蔬菜、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3.1%,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2.0%,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和12.7%。
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津服务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3.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1.5%。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
据介绍,随着经济活动回归正常,天津就业形势逐步改善,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天津城镇新增就业18.96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55元,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始终保持在2%以内,上半年上涨0.5%。
此外,上半年天津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3.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1.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2%,比一季度提高2.9个百分点。(完) 【编辑:李岩】
中新网台州7月21日电(傅飞扬 朱玲巧)每天7时30分,浙江台州临海市上盘镇金杏灯村村口的“新闻联播”准时开场,30多位年长的“忠实粉丝”围坐一堂,听得津津有味。
“新闻村播”现场。朱玲巧 摄
“主播”是今年80岁的村民王掌桂。25年来,这场村口的“新闻联播”几乎未曾间断——每天上午1小时,从民生新闻到惠农政策,再到国际形势等,成了村民与外界交流的有效“桥梁”之一。
一副眼镜、一支笔、一本本子、一个茶杯,每天7时,王掌桂便骑上电动车出门。“比上班还准时。”王掌桂的女儿王利美说,要是晚10多分钟,家里的电话就会响起,肯定是“粉丝”等急了。
为了数十个听众,义务播报新闻25年,在女儿看来有些“固执”的王掌桂,脑海里始终忘不了一个画面——20世纪90年代,村里的办公楼放了一台电视机,村民们喜欢围在一起看新闻。细心的他发现,部分老年人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却十分渴望通过新闻了解世界。

彼时,初中毕业的王掌桂用一口临海话当起了“翻译”。他曾当过6年铁道兵,荣获三等功和五好战士,有着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新闻在于新,放肚子里就‘发霉’了,我也愿意给村民带来茶余饭后的快乐。”王掌桂说。

1998年,正式退休的王掌桂决定义务为村民读报、讲解新闻,他用方言把海内外的大事、小事都解说得生动有趣,广受村民欢迎。在大家的期待中,王掌桂的“村播”也从每周一天到一周三天,再到如今每天播报,几乎风雨无阻。

1小时的播报,他要为内容做好充足准备。每天5时,是王掌桂的读报时间。他戴上老花镜仔细地浏览《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台州日报》等,看到有趣的新闻就摘录到笔记本上,已写满了10余本。
今年77岁的颜兴宝特地每天扛着锄头,从邻村赶来听“村播”。“干完农活后来听一听老王说新闻,助农补贴优惠、养老政策、保健知识等都能了解得更清楚。”他说。
这些年来,王掌桂的名气越来越响,新闻播报“声”入民心。眼下,金杏灯村文化礼堂已成为他固定的读报点,周边的村庄也常常邀请王掌桂去播新闻,有时一上午要在几个村子“巡回播报”。
在此背景下,当地政府部门也为王掌桂订阅报刊并邮寄上门,以鼓励他丰富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只要有需要,我走到哪,讲到哪。”王掌桂说,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走不动为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