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总台央视记者:19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吹风会表示,他同中方进行了非常融洽且富有成效的会谈。未来几周美中将密切合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重要谈判做准备。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气候变化是全球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贡献了本世纪以来全球25%的新增绿化面积,率先在全球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也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引领者。中国积极推动全面平衡有效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同时我们还尽己所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国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携手各国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日本广播协会记者:我想问一下有关日本福岛核“处理水”经稀释后排海的问题,因福岛核“处理水”排海问题,中国强化限制日本食品进口,日本政府表示“日本食品的安全性有科学保障”,并计划向中方呼吁要求尽快取消进口限制,中国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中国政府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必须对人民健康和海洋环境负责。中方反对日方排海计划有理有据,采取有关措施有理有据。
中方敦促日方认真倾听国际社会呼声,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进行充分协商,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北京日报》记者:近期,日本政府利用北约峰会、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东加勒比渔业部长会议等场合,为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辩解,并释放不会推迟今夏启动排海的信号。同时,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福岛县、宫城县渔业协会纷纷表示,反对核污染水排海的态度没有改变。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日本政府近期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开展全球公关,试图用专项基金堵住反对排海的日本民众之口,试图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综合评估报告当作“通行证”,摆出排海势在必行的架势。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安全性饱受国际质疑。无论日方如何文过饰非,也无法“漂白”排海计划。周边邻国此起彼伏的抗议和日本国内各界的质疑之声都是明证。日本媒体16日民调显示,超过80%的日本民众认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污染水排海的解释不充分。不断有日本学者、环保人士发声,认为2011年福岛核事故已造成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如今又人为排海增加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是不能容忍的。日本政府核污染水排海决策完全没有反映民众特别是渔业、农业从业者的关切,大概率要违背此前作出的没有获得相关方理解就不会启动排海的承诺了。
我想强调的是,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也没有共同认可的标准。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态度问题。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合理关切,停止强推排海计划,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充分沟通,切实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国际监督。

俄新社记者:此前,俄罗斯决定不再继续参与黑海粮食协议。昨天,俄方又宣布,自7月20日起,所有驶往黑海乌克兰港口的船只都将被视为潜在的军用货物运输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我们希望有关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关于乌克兰危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将继续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外交部网站) 【编辑:李岩】
中新网张掖7月20日电(诸葛瑞鑫)炎炎夏日,各地风光美景如画,苍茫河西,饮马祁连,山丹马场的生态画卷缓缓展开。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举办的“走进新国企,共建生态文明”活动,走进了张掖市山丹县的山丹马场。

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329.36万亩。在这里,中新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杂草和无边的燕麦草,花海般的油菜花,但却看不到满山坡的牛羊马。

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钱述华对中新网记者解释,“马场的载畜量有严格要求,一只羊需要18.53亩草地喂养,也就是1个羊单位,一头牛需要4个羊单位的草地面积,而一匹马则需要5个羊单位的草地面积。”

据介绍,目前在草原总面积188.19万亩的山丹,共养了700多匹马、9000多头牛、12400多头羊和600多头驴。通过落实减畜畜牧措施,实施生态建设项目,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治理,这也让岩羊、马鹿、狍鹿、藏狐、狼、金雕等许多不常见的野生动物种群频频现身山丹马场草原。
山丹马场当前聚力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规模种植业、特色养殖业、高原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责主业的“四大产业”,产值比重为76%的种植业依旧是山丹马场的支柱产业。据山丹马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军介绍,2022年山丹马场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净利润1.29亿元的建场以来最佳成绩。

山丹马场围绕“新发展”理念,将原有单一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青稞“老三样”种植模式,调整成以青割燕麦草、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低耗水且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为种植业结构新亮点。大力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无人机灭草、拖拉机北斗导航定位等农艺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自主繁育的脱毒马铃薯品种培优工作,提高种植业产量和收益。
随着生态环境和林草资源的有效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持续提升,辖区内林草植被盖度达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现在马场有两个发展目标,一是努力实现农牧业向中高端产业链转移,二是新产业向山下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努力争做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王永军说。(完) 【编辑:李岩】